编者按:建院22年来,德尔康尼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好好给病人把病治好”,致力于让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有切切实实地“被温暖、被治愈”的感觉。为了不断完善优化这一目标,德尔康尼始终将“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作为工作重点贯穿于服务各环节,并形成了一系列德尔康尼服务特色。
在某些骨科手术时,有的麻醉医生面对腰麻患者从侧位直接变为平卧位,有的则需要等待5分钟甚至更长;针对术前禁饮食的标准,手术室一般要求禁食8小时,但也有加速康复外科规范术前2小时可以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这些既是在日常手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太舒适的感受。
面对这些临床困扰的问题,德尔康尼专门开设了学习交流平台——名家讲坛,不定期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就临床相关问题与学科前沿进行授课,用于全面提升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让患者从中受益。最近一期,特意邀请到中国麻醉学界领军人物吴新民教授就“围手术期液体治疗”进行专题授课,并针对围手术期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吴新民教授授课
液体治疗是维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和组织灌注良好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之一。吴新民教授认为,围术期容量治疗必须以保证满意血容量和适宜麻醉深度为目的,实现对抗伤害性刺激、保证组织灌注满意,最终实现术中心输出量、氧转运量、凝血功能、组织灌注、器官功能、酸碱状态、电解质均达到满意目标。
根据ERAS(加速康复外科)容量管理,一般成年患者在术前2小时可饮用清饮料,避免禁饮时间过长;选择性肠道准备,避免脱水;复合硬膜外阻滞,避免输液过多;目标导向补液,避免水盐过荷;防止围术期低体温;术后尽早进饮食。
吴新民教授表示,术前禁饮食应减少饥饿感、焦虑、恶心、乏力等不适感,减少胰岛素抵抗、负氮平衡等。对于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问题,应注意术前容量状态,缓慢分次给药、不宜过度容量填充、宜适当给予缩血管药、适量胶体溶液,进而保证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血乳酸、心脏超声及SVV、ScvO2的指标维持在理想目标。
授课中,吴新民教授对术中液体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醋酸林格氏液更接近于血浆,能够提供ATP,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浆渗透压,纠正酸中毒,稳定内环境。作为含钙液体有利于维持正常凝血机制,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总体来讲,吴新民教授表示,围手术期要选择正确的液体和合适剂量,既要避免容量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受损,又要避免液体过荷带来组织水肿尤其是肺和肠道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加速康复。正确选择合适的容量、液体,必要时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授课结束后,医生们抓住机会纷纷就手术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请教,一小时的授课、半小时的问答讨论使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意犹未尽。他们表示,通过学习既了解了学科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又解决了临床中遇到的困惑,有助于提升手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更重要的是将专家教授多年的经验应用于临床,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这也正是我们践行“好好给病人把病治好”初心的最好体现。
吴新民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英国皇家麻醉医师学院名誉院士;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与重症医学系主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麻醉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麻醉学杂志》副总编辑;
《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
是中国麻醉学医师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是中国麻醉学界领军人物;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