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立足政产学研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高效能的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促进“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4日,由海淀区政府指导,海淀区体育局与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联合主办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海淀区体育局、田村路街道办事处、海淀区市场局、海淀区体科所、田村路市场监管所等政府部门,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以及小米科技、安踏集团、旷视科技、海开控股等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实施路径。
此次会议是继8月9日新质生产力赋能“体卫融合”主题研讨会后的第二次交流。在此期间,第一次研讨成果已由理论探讨、交流讨论走向转化落地。如海淀区国民体质测试中心已经落地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设备、场地、人员培训都已就位,下月将对市民开放。同时,德尔康尼将为海淀区运动员开设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快速医疗转运服务、专项运损评估、运动机能评估以及青少年骨龄测试等。再比如,多家企业已经同海淀区体育局达成赛事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
基于上述良好坚实的合作基础,海淀区体育局与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将第二次研讨主题更加聚焦至体育产业发展。海淀区体育局副局长王宏首先分享了对破题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的认识。他表示,对体育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包括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旅游、体育与生态、体育与社会、体育与科技、体育与商业等。现代体育不仅是竞技,而是与人民的健康紧密相连。从新质生产力上说,体育就是科技,没有科技的加持就没有世界冠军的诞生。因此无论竞技体育还是全民健身,都要以科技为基础,把传统体育与科技结合起来,找到结合点。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院长贾斌指出,无论是赋能体育产业还是体卫融合,最终指向的目标都是健康。德尔康尼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现阶段要实现“运动促进健康”,除医疗技术外,还特别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这在德尔康尼医疗保障北京冬奥会期间感受尤为深刻。因此科技赋能体育仍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期待本次研讨会为医疗机构、企业单位特别是科技企业相互了解对接,让高科技力量赋能体育产业,打通应用人群落地的堵点提供契机。
德尔康尼深耕运动医学22年,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至骨科、运动康复,医院所有业务都是围绕运动医学和骨科展开,而这都和运动最直接相关。同时在长期保障国家队运动员和成功保障北京冬奥会的经验基础上,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遗产转化的重要指示,德尔康尼创造性地设立运动机能评估与科学运动门诊,主要目的是将保障国家队运动员的经验、技术转化到服务普通群众,指导民众更好地科学健身。
此外,北京体育大学张一民教授围绕运动促进健康和“体卫融合”进行了系统阐述,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主任郑重、清华大学研究员郭辰仪、首都体育学院教师朱丹等分别就高校高水平运动发展、智能化运动训练、中小学体育精神及全民健身分享了看法。小米科技、安踏集团、旷视科技等企业纷纷表示愿意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并愿意发挥自身优势,让科技力量赋能体育,为“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研讨会上还建议,成立一个集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表现评估、营养与代谢评估、功能训练、康复与再生恢复、科研转化及展示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体卫融合体验区与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中心,将成为体育科技应用于群众体育成果展示的前沿阵地,临床试验中心(GCP),推动一系列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体育科技创新产品与业态的孵化与发展,形成完善的体育运动与运动医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