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教你 科学避暑安享夏日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1-07-29  点击: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很多人经常会患上“暑病”。今天,德尔康尼中医首席专家、名老中医王莒生,教您如何预防和治疗暑病。

  


  在“暑季”既要预防“阳暑”更要预防“阴暑”。“阳暑”就是中医所谓的“中”,也就是“中暑”。预防中暑的方法很简单:

  避免长期在户外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工作,最好间断于阴凉通风处休息;

  适量饮水,尤其是饮用电解质水以补充大量出汗所导致的电解质丢失;

  如果自我感觉闷热而汗出不畅,或者出现冒虚汗、疲惫不堪等不适,则需要小心中暑情况发生,需尽快进行降温和补水治疗。

  “阴暑”就是所谓的“贪凉”,应该避免空调温度调得过低造成户内外温差过大,而人体不能很快调整导致患病。另外,还要避免过多饮用“冷饮”,防止太过冰凉导致胃肠道调整不及导致腹痛、腹泻等疾病。

  1.预防“暑病”我们应该注意

  衣  穿轻薄透气的衣服,多选用棉、麻、丝类天然材质的衣服;穿袜子,不要让脚受凉;睡觉腰腹一定要盖毛巾被。

  食  清淡饮食,适当增加绿豆汤/粥及“豆腐花”等解暑饮品的摄入。

  住  古人云“阴居以避暑”,因此适当用空调、风扇降温是可行的,关键在一个“度”。一般来说,空间温度处于26-27℃是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可以采用“人机分离”的方法,即人在一个屋,开另一个屋的空调或者风扇,避免制冷设备直接吹送到人体。

  行  尽量避免长期在户外行走、骑行,适当搭乘机动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出行;车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适当开窗通风。

  2.治疗“暑病”我们应该避免的误区

  认为夏季感冒是暑湿,乱用“藿香正气胶囊”。  “藿香正气胶囊”原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中主要成分包括: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苍术、厚朴、陈皮、白芷、大腹皮、半夏、茯苓等,具有辛温散寒、芳香化浊的功效,所以比较适用于寒湿中阻的感冒,对于属于“暑温”或“暑湿”、“风热”等类型的感冒则不适用。

  


  由于藿香、紫苏等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尤其是抗肠道病菌的能力,常被用于菌痢、腹泻的治疗,因此我总结“藿香正气胶囊”的用法为――“腹痛腹泻,上吐下泻,以泻为主。”也就是说,对于只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而无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夏季感冒,“藿香正气胶囊”并不适用。

  认为夏季咳嗽是“有火”,滥用清热解毒。  中医对于咳嗽、咽痛、咯吐黄痰等呼吸道症状确实辨证为肺卫有热,一般也要用到清热解毒中药,但是一味追求运用寒凉药物会影响到脾胃功能,而且如果运用不当,过于寒凉,反而会造成“闭热于肺”,导致病程延长。

  对于咳嗽、咽痛、咯吐黄痰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感冒,百姓自己在家治疗可以适当选用“银翘解毒丸/颗粒”进行治疗,“银翘解毒丸/颗粒”原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银翘散在组方配伍中注重解表及清热解毒中药的比例搭配,因此不至于过于寒凉,对于表寒不重,里热亦轻的感冒初期比较适合,如果还伴有头痛,可以适当配合使用“芎菊上清丸”或“川芎茶调颗粒”治疗,效果更好。

  


  认为感冒是感染,滥用抗生素  感冒一般指的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通常多因感冒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应用抗生素并不能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只是对病毒感染继发的细菌感染有效。滥用抗生素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等。所以在有感冒症状后如果第一时间不方便去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试试上面推荐的方法,如果效果不理想,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总之,我们只要掌握“暑病”特点,“避热”而不“贪凉”,注意适当补水,科学避暑,就能安享夏日精彩。

  END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文章来源:王莒生名医传承工作室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