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骨科22年,德尔康尼聚焦临床诊疗工作,不断拓展学科边界、丰富学科内涵,将围术期安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核心,搭建多学科“共管共治”的综合诊疗模式。
2024年底,德尔康尼正式实施骨科-全科共治机制,系统性建立围术期安全评估标准:针对60岁以上,拟行四级手术或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神经精神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患者,在常规手术流程前需经全科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联合麻醉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形成个性化风险防控方案。这种协作模式确保了诊疗的全面性和安全性,截至目前,德尔康尼已为近300例骨科手术患者完成术前全科评估,成功规避重大医疗风险23例。
2月6日,58岁男性患者姜某因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被收入院,拟行腰椎后路手术。因患者有多年高血压、高脂血症、肺大泡、肥胖等慢性病病史,骨科医生随即启动全科会诊。
术前评估:发现并干预潜藏风险
尽管患者无明确心脏病史,日常活动无明显受限,但其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T波改变,提示存在隐匿性心血管风险。这一发现促使全科医生进一步安排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令人意外:患者存在频发室上性早搏(7571次/24小时)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快达209次/分)。虽然患者目前无明显症状,但手术的应激反应,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这一发现使治疗团队重新评估了手术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全科团队立即启动胺碘酮治疗来控制心律失常,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针对肺大泡,全科团队评估了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后,也联系了麻醉科,建议全麻过程中避免通气压力过大引起肺大泡破裂。
根据全科评估结果,麻醉科制定了详细的全身麻醉方案:做好气管插管困难气道处理预案;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麻醉用药,加强术中监护;实施麻醉中肺保护性通气;准备好除颤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循环稳定;术后继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为手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月10日,患者接受腰椎管狭窄手术,历时2.5小时顺利结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
长期收益:意外发现带来的健康警示
全面的术前评估为患者带来双重获益,短期来看保证了手术即时的安全,长期来看还能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获得干预和治疗,避免了病情进展。
患者表示,此次评估让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医生的宣教使他明白,虽然现在没有症状,但如果不重视,以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脏问题,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全科医生针对患者多种慢性疾病,制定了长期的治疗方案:继续用胺碘酮控制心律失常,优化降压方案改善心脏重构,强化降脂治疗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并制定了心脏康复计划,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指导运动处方,建立"骨科-心内-康复"联合随访机制。这些措施将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骨科-全科共治的模式在德尔康尼已逐步成为常态化的疾病诊疗机制,并向其他科室拓展延伸。这一模式完美诠释了"A good doctor treats the disease. A great doctor treats the patient"的理念,医生不局限于某一疾病,而是通盘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这将全面提升诊疗安全和诊疗效果,实现患者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