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德尔康尼一项微骨折器械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3-06-16  点击: 

  日前,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骨科“微骨折器械”,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权号:202320164676.9。

  


  什么是微骨折手术

  现在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出现骨软骨损伤的情况也比较常见,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软骨主要由胶原纤维、软骨细胞、蛋白聚糖以及水所构成。相当于一层垫子,覆盖在关节骨面上,有缓冲的作用。软骨损伤后容易造成关节疼痛、肿胀、无力等。

  


  针对这种骨软骨损伤,上世纪80年代开始骨科医生逐渐形成了一种叫微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

  微骨折手术是一种骨髓刺激技术,又被称为干细胞诱导技术,是指在关节镜下用尖锥在软骨缺损区垂直打孔,使骨髓腔与关节腔相通,使血液和骨髓(含有干细胞)从骨折处渗出,形成血块,释放出软骨细胞,促进关节面软骨修复。

  微骨折手术的关键

  据该专利授权第一发明人夏伟林医生介绍,微骨折手术的关键是通过使用尖锥在关节软骨缺损处密集打孔,引出骨髓和血液。

  临床上对微骨折手术打孔的要求是:直径3-4mm、深度3-4mm,孔与孔的间距越小越好,即孔孔之间紧密相连,但相互不能贯通,孔与孔之间的界限应该清晰,微骨折椎的椎尖应与软骨损面垂直或接近垂直。

  微骨折手术的器械难题

  但实际操作中,微骨折手术面临严重的器械操作难题。

  


  一方面因膝关节、踝关节间隙大部分为狭深的缝隙,另外也受到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小切口的限制,小角度(45°以下)的软骨锥几乎不能做到锥尖与骨面垂直打孔。

  另一方面,大角度尖锥的锥尖虽能垂直骨面,但击打力线与锥尖长轴线方向不一致,击打锥柄时存在很大纵向切力,会出现纵向滑移,骨面的孔呈现“瀑布状”、“簸箕状”,甚至“孔孔相通”,不但不能达到微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甚至对骨面造成了损伤。

  概括起来就是:小角度尖椎,空间有限做不到垂直;大角度尖锥,纵向滑移容易损坏骨面!

  德尔康尼创新发明的改进

  夏伟林医生新进获批的专利“微骨折器械”,通过改进微骨折尖锥的力线关系,使击打力线、锥尖长轴线双线平行或重合,实现垂直打孔,便利手术操作,保证手术效果。

  

  

  


  



  (微骨折器械方案手稿——夏伟林供图)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鼓励科研创新,特别是临床科研创新,目的不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而是为了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体验感。近年来,德尔康尼科研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2项实现专利转化。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