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德尔康尼骨科医疗平台的不断壮大,以及接诊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骨科护理同仁之间密切交流,相互学习、共享成果、促进骨科护理专业进步,继2018年6月15日“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第一届骨科护理论坛”之后,第二届护理论坛于今日在德尔康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原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康美复医疗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小雁;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护理杂志》及《中国护理管理》等核心杂志编委,国家卫健委医院评审员孙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护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易祖玲;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实验技能中心主任陈立京;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副教授许会兰;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三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与智能骨科学组青年委员张大明;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崇志;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三病区护士长,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杜艳红,以及全国各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骨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加。
论坛由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田钰与四病区护士长李冬梅主持。院长贾斌参加本次论坛,贾院长介绍了德尔康尼的基本情况,作为一家骨科专科特色鲜明的骨科专科医院,17年来,德尔康尼始终把“为患者治好病”放在第一位,同时打造了一支高质量的医护团队,护理团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贾院长着重强调了学习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德尔康尼举办护理论坛,旨在为各位护理同仁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同时希望通过此论坛,让德尔康尼的护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高小雁做主题演讲
在此次论坛上,原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主任,原首都医疗骨科医院副院长,中康美复医疗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小雁做了《护士在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的主题分享,她给大家带来了快优康复的理念,并指出康复不只包括医学层面,还涵盖教育、社会、职业等诸多因素。
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护理杂志》及《中国护理管理》等核心杂志编委,国家卫健委医院评审员孙枚与大家分享了《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追踪方法学,及在临床管理中遇到问题如何应用系统追踪的方法查找出问题的根源。
易祖玲做主题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护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易祖玲做了《绿色通道在髋部骨折术后中的应用》主题分享,通过典型案例解读,证明绿色通道的执行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快速康复外科加快了护理工作的步伐,具有前瞻性。
陈立京做主题演讲
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实验技能中心主任陈立京分享了《护理科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护理科研工作做了系统的讲解,并指导大家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此外,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副教授许会兰;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三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与智能骨科学组青年委员,张大明;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崇志;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骨三病区护士长,北京护理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杜艳红分别做了有关《护理平台建设与发展》《脊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腰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运动损伤的防护》的主题演讲。
护理工作是捍卫人类健康的工作,护士是行走在促进人类健康征程上的天使。近年来,骨外科技术突飞猛进,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密切协作以及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作为一家专注于骨科诊疗与康复的医疗机构,在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积极打造骨科医疗服务及学术交流平台,以密切交流,相互学习、共享成果为宗旨,努力促进骨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迈向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融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德尔康尼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站在国家深化医疗改革的潮头,德尔康尼将继续发挥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改革创新,继续做大骨科平台,努力面向全人群,提供连续的、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为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