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膝关节骨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据统计学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人数约占50%左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进行性关节软骨退变、关节功能丧失为主要特点的骨科常见慢性关节疾患,常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滑膜、韧带甚至是关节骨质等,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病情发展至晚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畸形,致残率高。
01、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疼痛
早期疼痛轻,或仅表现为不适感,活动后加剧,休息可缓解。晚期出现静息痛和夜间痛,日常生活开始逐渐受限。
02、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畸形
股四头肌萎缩,关节肿胀积液,可伴发膝关节屈曲畸形、内翻畸形。晚期可出现重度关节畸形。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忽视了畸形的发展。03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功能障碍
早期表现为关节打软、错位感等关节活动协调性异常,以关节屈曲受限为主,早晨起床时或久坐后可有短暂的关节僵硬感。晚期关节各方向活动均明显受限,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对于早中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药物、物理治疗等保守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可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然而当病变进展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上述疗法则很难奏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则成为首选方案。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X线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首先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而日臻完善,其临床疗效也已经得到了肯定。现在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及其安装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也已经成为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如传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膝关节功能明显障碍并伴畸形者),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其临床应用优势在于:
1、显著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获得一个无痛的膝关节,提高生活质量。
2、有效矫正膝关节屈曲、内翻或外翻畸形,改善关节功能。
3、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4、植入假体能有效切合膝关节面,减轻关节劳损。
5、早期下地行走并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并发症少。
6、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10年以上的假体生存率已≥9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根据个体情况可进行调整):
术后72 h内拔除引流管,常规使用抗生素 1 周,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适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第 3 天开始用下肢功能锻炼器 ( CPM) 行被动膝关节锻炼一般从 35°开始,每天增加 5°~ 10°,第 2 周时活动范围应当超过 90°,术后1周可以下床并辅助助行器行走锻炼,预防性抗凝治疗至术后3周,出院后要坚持锻炼股四肌收缩及膝关节的伸屈功能,加强下肢肌肉力量及协调性训练,使膝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尽快恢复到术前水平。
综上所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促使患者迅速得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