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的症状与发病机理
发布时间:2010/11/22
打印
关闭
“臀肌挛缩症”是一因婴幼儿期臀部肌肉注射导致的医源性疾病,它竟然使数以千计的少年儿童发生跛行,甚至后遗终身残疾,令人吃惊和反思。
臀肌挛缩症的症状与发病机理
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是人体维持骨盆和髋关节稳定,赖以直立行走的主要动力肌。因婴幼儿期臀肌的损伤或感染而发生筋膜或肌肉的挛缩,轻者,双髋关节不能内收,无法完成跷二郎腿,影响跑跳功能。重者,下蹲时双腿极度外展、外旋,似蛙形腿,俗称“蛙人”。极严重者,被动屈髋功能完全消失,甚至大小便也只能站立位,造成严重病废。臀肌挛缩后,如不在学龄前实施手术治疗,将会继发骨关节畸形,遗留终身残疾。
臀肌挛缩症的病因
臀肌挛缩症是医源性疾病,在医学界已形成共识(极个别者为先天因素)。臀部肌肉注射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反复注射后,针头对肌肉的机械损伤和化学药物的刺激,引起局部出血、水肿以至肌纤维炎,最终形成臀肌的纤维化和瘢痕挛缩。钾盐青霉素用苯甲醇稀释虽可减轻肌注时的疼痛(苯甲醇有局麻和防腐作用),但对肌组织的刺激和化学性损伤较严重,这也是广东省该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四岁以前的幼儿,臀肌肌肉发育差,肌肉纤细,吸收功能及抗刺激能力差,反复多次的肌肉注射,无论是机械或是化学刺激,均可引起局部肌细胞的损伤或出血。低渗或高浓度的药物,导致局部体液环境的改变,或药物的毒副作用,使肌细胞变性坏死,形成纤维化、瘢痕化,失去弹性。患儿在生长过程中,骨骼生长正常,而挛缩组织相对生长慢或不生长,必然发生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进而继发骨关节甚至腰椎畸形改变。患儿的年龄越小,肌注次数越多,用药的浓度或剂量不合理,臀部肌肉、筋膜的坏死就越多,臀肌挛缩也就越重.